出版常识

  • 在版编目数据基本规则 2013-07-24 10:30:31
  • 关于编辑工作的职业要求 2013-07-13 00:30:00

网上书店

《初心》




图书在版编目(CIP)数据

初心 / 葛荣弟著. -- 北京 : 中国书籍出版社, 2017.8
ISBN 978-7-5068-6332-2
 
Ⅰ. ①初… Ⅱ. ①葛… Ⅲ. ①散文集-中国-当代 Ⅳ. ①I267
 
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(2017)第183948号
 
 
 
初  心
葛荣弟  著
 
责任编辑  安玉霞
责任印制  孙马飞  马  芝 
封面设计  杭州众书文化
出版发行  中国书籍出版社
地    址  北京市丰台区三路居路97号(邮编:100073 )
电    话  (010)52257143 (总编室) (010) 52257140 (发行部)
电子邮箱  eo@chinabp.com.cn
经    销  全国新华书店 
印    刷  成都市拓展印务有限公司
开    本  700毫米x 1000毫米 1/16 
字    数  220千字
印    张  15
版    次  2017 年 8月第1版 2017年8 月第1次印刷
书    号  978-7-5068-6332-2
定    价  40.00元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版权所有 翻印必究




序:初心

 
 
2016年知道班主任研究会要做《难忘一代中师生》书稿征集活动,有些心动。
以《初心》为题写了一份小样,不想入选了。把它全文呈现,为曾努力走过的那些日子。
 
(一)
1993年,初次站上讲台的学校是所村小——米花村小学,一大丛树木林立和农家小院合围着的老校。
校门是个小小的圆门,苍老久远的铁门上留下日子的斑驳陆离——大概是年久失修的缘故吧,锈迹斑斑。操场不大,像农家的小院。杂草肆虐地长满了小小的院落,远处靠近墙边的巨大的房子上长满了参差的野草,长期风吹雨打,看着总有些摇摇欲坠。几棵高大的梧桐特别惹眼,繁茂的枝叶荫蔽着两排砖瓦房的圆形门的四合院——那应该是孩子们读书的地方吧。
泥泞的小路,偏隅的村落,庙宇样的地方,不多的孩子和五位老师组成了学校的全部。
在快六十的主任教员杨庆儒(村小负责人)的引见下,我第一次站上了讲台。
阴暗的教室里坐着二十一个孩子,怯生生地望着我,仿佛我们从来就是两个世界的人。不知道该对孩子们说些什么,只知道秋天的冷风会透过教室土墙角边那个不大不小的洞钻进来,透心凉。
 
(二)
日子久了,和孩子们慢慢熟识了。他们亲切地管主任教员叫杨爷爷,因为他在这所学校已经待了十多年,尽管有机会调到环境好些的学校,可他却一直待在
这里。一直风里来、雨里去,没挪过地方,如同那几株高大梧桐,守护着这不大
的校园。
孩子们说起他时,我竟也会跟着他们一起淡淡地笑。
可一个特殊的孩子却始终让人头疼:不做作业,逃学。偶尔听老师们说起他,家境不太好,照顾他的是七十多岁的奶奶。每次不见他时就叫挨着他家的同学问问原因,次次无果而终。慢慢开始习惯了他的不存在,习惯了忘记他的存在。
“老师,××在外边。”
正在兴味盎然读着教参上的知识点时,一个孩子怯生生地告诉我。如果不是孩子提醒,我真的忘了他近一个月没来读书了。许是眼不见心不烦,我只冷冷回了句:“不管他!”
呵斥完孩子,接着上课。
“老师,让他进来吧……”
望着教室后墙那个大洞蜷缩的影子,孩子欲言又止。
我停下课,阴冷潮湿的教室变得格外静寂。土墙外偶尔传来几声啜泣。风冷,依稀能够感觉那小小身影在洞口颤动的影子。
“老师,和他一起学习快五年了,可我却从来没有看到他笑过……”一个孩子打破了沉静。
“老师,你知道吗?他三岁多时妈妈就上吊死了,现在跟爸爸过,可他一直不管他……他的奶奶已经七十多岁了,每天要……”说着说着,孩子眼圈红了,哽咽着。
……
我愣了,只觉得大脑嗡嗡作响,呆呆站在讲台前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。
“走,咱们去找他!”
我和孩子们一窝蜂跑出了校门,搜遍了周围所有的角落,连他最常去的地方都细细地查寻,终一无所获。
我沮丧地回到了教室,只觉得天昏地暗,只想快点找到他,让他能坐进这稍许温暖的教室。
 
(三)
放学后,生平第一次开始了家访。
在泥泞不堪的小路间绕着那些低矮的苗田走了大半天,我终于找到了孩子的家——一个小小的没有围墙的院落,仿佛风一吹便会四下飘散。除了两间孤独的茅草屋(一间土墙有些塌陷,让房子的一角变得倾斜了,另一间草屋上杂草丛生)静立之外,什么也没有。
喊了几声,无人应。
不知道孩子去了什么地方,不知道他奶奶在哪里。除死一般的沉寂,别无声息。
初冬的风很冷,在别无遮拦的院落无忌地肆虐。静静地站在冷风中,望着苍白的天空,第一次想放声痛哭一场。
那以后,孩子再也没出现过;那以后,再也没有见过孩子。
曾四处打听,却一直没有孩子的消息。只是辗转到了另一个城市教书时,听到有人提起过他。
那一年,他外出打工。
那一年,他只有十二岁。
到现在,梦里时常会出现孩子,会出现破旧的茅屋,还有那墙角边蜷缩的瑟瑟发抖的瘦小的身影。那双纯净的眼睛,那般无助地凝望,没有声息,只有抽泣的声萦绕耳际……
 
(四)
孩子如同一根长长的针刺,深深扎进心里,不能拔去。唯有书,才能拯救痛苦的心灵,会告诉我生存和成长的意义。
连续三天,没日没夜,我一口气读完了近百万字的《平凡的世界》。
不知道灵魂为何会如此被震撼,不知道情感为何会如此难以割舍……
接连七天,从头到尾,一气呵成把近百万字的《平凡的世界》再读一遍。
故事勾勒的画面那样清晰地浮现在眼前,哭泣着、欢笑着,不能自拔……
接下来一月,把那些因时间而忽略的细节一遍又一遍细细读着。
揪着心,疼着痛,在魂牵梦萦的平凡的世界中,心灵开启了一扇重生的窗。
路遥,一个西北铮铮的汉子,本可在《人生》后坐享安逸的生活。可他,却让自己走进浩瀚的沙漠,走进一个孤独的村落常年写作。隔绝了灯红酒绿,隔绝了世事繁华——唯有笔下那些可爱可敬的人儿和他做伴。
一遍又一遍读着,多了,渐渐理解了,然后,慢慢地释怀:命运总是不如人愿,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,在重重的矛盾和艰难中,才使人成就起来;痛苦更是一笔可贵的财富,虽然这些东西在实际感受中给人带来的并不都是欢乐。
后来的日子,尽管辗转不同的城市、不同的学校。
但那个孩子,却让我明白教育的真正意义;
那本老书,让我在艰涩里义无反顾地前行……
时光荏苒,信念不变,初心依存。